清晨,戴上那顶沉甸甸的黄色安全帽,扣紧下颌带,这已成为我踏入生产区前雷打不动的仪式。帽檐下,视线似乎被框住了一小部分,但心里那片安全的“晴空”,却因此更加辽阔清晰。
去年此时,初入发电部的我,带着好奇与懵懂,紧随师傅的身影,在这庞大、喧嚣而充满能量的系统里摸索前行。耳边是永不停歇的轰鸣交响,身旁是灼人的热浪翻滚,脚下是错综复杂的钢铁脉络。师傅的目光锐利如探照灯,时刻扫视着周遭与我:“安全帽下颌带系紧!”“衣服扣好!”“注意脚下,慢走别跑!”……每一次操作,哪怕仅仅是记录一个数据,师傅都要求我一丝不苟地执行“两票三制”,手指口述,确认再确认。那时心中常有不解,总觉得老师傅们太过谨小慎微,那些条条框框仿佛是束缚手脚的绳索。
后来,当我独自走在早已烂熟于心的巡检路线上,汽轮机的轰鸣不再是刺耳的噪音,锅炉平台蒸腾的热浪也不再仅仅是物理上的不适,它清晰地传递着设备稳健运行的强劲脉搏。我的每一次迈步,都小心翼翼;每一次呼吸,都带着敬畏。行走其间,我时常感到心跳加速,那并非恐惧,而是一种骤然清晰的责任感带来的震撼——我意识到,每一次疏忽,每一次侥幸,都可能造成设备隐患滋生,最终演变成难以挽回的故障或事故。那一刻,“安全为了谁”的答案,从未如此清晰、如此滚烫地烙印在我心上。它不再是应付检查的教条,也不再是墙上冰冷的文字。安全,首先是为了帽檐下这个活生生的“我”。
如今,我投入到公司2×66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的培训中。面对崭新、更庞大、更复杂的系统,学习全新的图纸、规程与操作流程,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兴奋。在仿真机上反复演练启停机的每一步,未来还将深入安装现场,去熟悉每一台新设备的“脾性”,我深刻体会到:新机组的安全顺利投产和平稳运行,不仅关系到个人与团队的安危,更承载着公司发展的未来和能源保供的重任。
“安全为了谁”的答案,在我日复一日延伸的巡检路上,变得越来越清晰,分量也愈发沉重。它为了我安全帽檐下独一无二的生命,为了身边并肩作战、可托生死的同事,也为了我日夜守护、轰鸣不息的每一台设备;它更为了我们团队奋力托起的新希望,为了公司蓬勃发展的壮阔明天,为了支撑起千家万户那份稳定可靠的光明与温暖。这,就是我们电力人最朴素的答案,也是最庄严的誓言。(陕煤石电三期生产准备部谢睿滢)